
Members Only
加入會員後,點選Members Only即能閱讀更多完整文章及獨家內容。
IN CONTEPORARY H FRAME
尼斯科公寓
H架構的現代詮釋
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人們待在自家公寓的時間大幅拉長,對於室內舒適度的感受也更強烈。屋主奧爾嘉(Olga)與麥克(Michał)住在波蘭首都,華沙市中心的穆拉諾夫區(Muranów),當時因疫情期間需要居家辦公,因而促使他們決定提升公寓的機能與格局,進行了設計改造。
這座38平方公尺(約十坪)的公寓,位在1960年代採用H結構工法的建築中,設計師大衛・科涅奇尼(Dawid Konieczny),從周圍環境與建築物結構出發,發想室內設計。由於屋主喜歡收藏當代繪畫作品,同時喜愛二十世紀的藝術與設計,因而空間以單色調為基礎,襯托色彩豐富多樣的生活細節。起居空間採用微水泥塗料,衛浴則使用水磨石磁磚,玄關運用現代木質壁板鑲嵌設計,以清新簡約線條,重現建築物年代的風格。
室內格局採公私領域各半,單面採光的兩扇窗戶也正好留在生活中時間最長的區域:起居空間與臥室。起居空間包含客廳、廚房與兩人簡易的用餐吧台;臥室與衛浴則在斜面的木牆穿廊另一側。設計師在廚房櫥櫃、臥床鋪、衛浴櫥櫃前運用薄木貼皮設計,搭配諸多來自不同設計品牌的家具。
廚房的小型檯面上方有丹麥設計品牌Hay的掛勾與諾樂適(Nordlux)吊燈。客廳有米歇爾・杜馬斯(Michel Dumas)為法國羅奇堡家居(Roche Bobois)設計的古董桌(源自1970年代的法國)、羅桑斯基(J. Rożański)設計的R360扶手椅(波蘭1950年代的產品)、Muuto立燈、奧斯卡・齊塔(Oskar Zięta)設計的金屬凳、Hay的桌子與海軍藍色沙發。部分相當吸睛的物件,是來自Yestersen設計。此外,屋主還收集了一系列的現代繪畫,包括雅茲諾夫斯基(Grzegorz Jarzynowski)、史普納(Nikodem Szpunar)、杜布娃(Sonia Dubois)與米爾娜(Julia Mirna)之作。臥室的床鋪經過設計,把儲藏空間拉到最大,空間舒適度也提升。床上方有兩盞Zangra的壁燈,可由嵌入床鋪的客製化開關控制。馬騰・范・塞維倫(Maarten Van Severen,Vitra)的復古座椅為臥房增添鮮豔的風格。 空間雖然微型,各式家具即便多元,這座公寓仍然在陽光下顯得和諧,陪伴兩人度過疫情,溫柔地走入未來的每一日。